浙江泰順:聚焦“三個兩”鑄就社區教育進禮堂新高地
泰順地處浙南邊陲,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全省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也是省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重點縣。全縣19個鄉鎮,298個行政村,總人口37萬人,常住人口23.4萬人。近年來,泰順立足山區實際,依托山區資源優勢,以提高市民綜合素質為宗旨,以民生需求為動力,積極開展社區教育實踐工作,通過兩依托、兩條線、兩考核“三個兩”舉措,進一步深化社區教育內涵發展,全面推進社區教育進禮堂和學習型城市建設,逐步構建起“忙時種田,閑時學習”的山區版終身教育模式,使“時時可學,處處能學,人人皆學”走進平常百姓家。2018年成功創建“浙江省示范學習型城市”,先后兩次獲得中國成人教育協會頒發的“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成功組織單位”稱號。
一、聚焦“兩依托”,實現資源共享融通
在辦學設施上,各鄉鎮社區學校實行“兩依托”,即同時依托當地中小學校和文化禮堂(文化綜合站),實現優質資源整合共享,走接地氣大眾化終身教育。各社區學校在依托當地的中小學校,充分利用現有計算機房、圖書閱覽室、運動場所等教育資源外,還依托當地文化禮堂,充分借助文化禮堂資源優勢,開展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活動。如“文化快線”家庭教育進禮堂、“非遺傳承”民俗教育進禮堂、“實用技術”技能培訓進禮堂,“健康休閑”老年教育進禮堂,“法制安全”普法教育進禮堂,“開心春晚”文藝娛樂進禮堂,“紅色引領”黨建教育進禮堂等教育培訓活動,形成了繼承傳統文化、弘揚民俗文化、踐行現代文化的“一村一品”特色,成為全縣各地開展民主法制、思想道德、資源環保、移風易俗、致富技能、休閑娛樂等教育培訓的重要陣地。社區文化禮堂成了當地群眾了解政策的“宣傳站”、 交流經驗的“農技站”、 農忙之余的“文娛站”、百姓致富的“充電站”。目前,全縣共有各類“文化禮堂”156個,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活動達500余場,場場爆滿,開展戲曲、村晚、健身、讀書讀報、致富經驗交流等各類活動89072次,惠及群眾18.5萬人次。
二、聚焦“兩條線”,保障師資隊伍多樣
在隊伍建設上,泰順社區教育結合兩依托,充分借助所依托的中小學校教師和鄉鎮文化禮堂(或文化綜合站)的文化教育專干這“兩條線”上的師資力量,組建了業務指導、理論科研、信息宣傳三支專家團隊,著力建好社區教育專業工作者、社區教育專家講師團、社區教育志愿者三支隊伍,為保障社區教育進禮堂活動,提供了充足、穩定、多樣的師資力量。一是聚焦教育系統內中小學教師這條線,利用中小學校教師資源,組建家庭教育講師團,開展“文化快線”家庭教育、心理咨詢和關愛留守兒童等進禮堂巡回講座。發揮中小學校特長教師才干,開展課后托管服務,打造了象棋、足球、書法、愛閱讀、剪紙等一批特色示范托管服務項目。二是聚焦鄉鎮文教專干這條線,利用鄉鎮文化專干的資源優勢,組建了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員、知名人士、鄉土專家、離退休干部及各方面社會人士人等各行各界人士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和志愿者隊伍,廣泛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進禮堂、文化傳承教育進禮堂、文藝送戲進禮堂、休閑健康教育進禮堂等各種教育培訓活動,發揮了社會團體組織力量,推動終身教育和社區教育發展,彌補了社區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短板。
三、聚焦“兩考核”,引領機制高效有力
在督導考評上,泰順把社區教育工作把鄉鎮和依托校同時納入鄉鎮教育和中小學校發展性考核之中,實行鄉鎮和依托?!皟煽己恕?。聚焦對鄉鎮的教育工作考核,便于鄉鎮在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中的工作統籌和管理職能,讓鄉鎮在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中承擔起主管責任,提高社區教育工作的執行力,拓展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廣度。聚焦對所依托的發展性考核,有利于學校主動融入和參與當地終身教育,履行依托校在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中的主體責任,有利于發揮依托校在師資隊伍、教育科研、信息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教育培訓項目設計等方面優勢,厚實社區教育進禮堂深度。
今后,泰順將進一步發揮社區教育作用,整合部門資源,按照“統籌規劃、陣地共建、資源共享、品牌共創”的社區學校+文化禮堂管理運行考評機制,鞏固學習型城市建設成果,推進社區學校+動文化禮堂“建管用育”一體化,提升文化禮堂“用”的熱度和“育”的深度,確保大門常開、活動常態、內容常新,滿足農村居民群眾的終身學習和精神文化需求,推進社區教育與農村文化禮堂協同建設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